国际黄金产量仍有上升趋势
来源:BB电子集团
发布时间:2004-02-17
浏览次数:401
由于近期国际金价和总需求的上升,黄金生产成本的下降,世界矿产黄金的产量总体处于一个在波谷向上反弹的阶段,预计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黄金产量仍旧保持一种平稳上升的趋势。
国际矿产黄金产量变化近况
国际黄金市场中的矿产黄金供应量一直处于起伏不定的状态,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黄金产量经过了1994、1995两年的连续下降,在1996年,全球的许多产金国纷纷加快了生产步伐。但在经历了1996-1998年三年年均4%左右的中速增长之后,全球矿金的增产速度便减慢了下来,基本保持在1%左右。然而在2002年,却出现了自1994年以来的首次负增长,增长率为-1%。
20世纪90年代至今,全球前十位的产金国名次并没有发生多大的改变,1%左右的增减幅度看似也不会给全球产金量带来多大的影响,但事实却是,这些矿产黄金供应国的内部结构发生了巨大的调整。从近几年来这些国家的产金量变化来看,可以大致将他们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产金量基本保持持续增长的国家,包括中国、印度尼西亚、秘鲁、加纳以及一些拉美、东南亚和非洲的发展中国家。而俄罗斯在克服了其采矿业的财政危机之后,也逐步实现了产量的增长。同时带动了许多独联体国家的采金业的发展。阿根廷更是在1998年首次跃入了世界产金国前20名的行列。
第二类是不断减产的产金国,其中主要有:加拿大、巴西、澳大利亚及一些非洲国家。他们中的多数在经历了1996、1997年的增产期后,就开始出现了产量的萎缩。而最为典型的就是南非,其产量从1970年开始,逐年下跌,一路滑到了2001年的低谷。
第三类则是那些受技术、资金、市场、矿源、政策等多种因素限制而出现产量波动或产量基本持平的国家。例如美国,在经过了1996-1998年三年连续的增长之后,就一直处于一种隔年涨跌的状态之中。
从以下的几个国际重要产金国(地区)产量的具体变化情况和原因,就能粗略窥探到国际黄金市场近年来的变动:
南非
南非的金矿储藏量和生产量一直是处于全球首位,其国内的金矿以富矿居多。1970年南非黄金产量达到了历史顶峰,年产金1002吨,占了全球产金量的一半以上,此后黄金产量就基本呈现逐年下降的态势,仅在80年代中期和1993年有过两次增产。在80年代,其产量均保持在600吨以上,约占全球黄金产量的30%。1996年,南非的产金量首次跌破500吨/年,约占当年全球黄金产量的21%。2001年,其产金量滑到历史低点,仅394吨。直到2002年,终于又实现了小幅的增产。虽然1970年至今,南非的黄金年产量大幅减少,但它仍是全球最重要的黄金开采基地。
之所以会导致南非的黄金年产量锐减这种情况,究其主要原因不难发现:首先,表2中的数据明显反映出,虽然南非的产金成本与全世界一样,都处于一种逐步下降的状态,但其每年的产金成本(付现成本)均要高于世界其他国家,这是由于开采程度不断增加和技术不足所导致劳动生产率低下所带来的问题。其次,从80年代起,国际金价就处于一种波动下跌的状态,南非政府和厂商希望通过减产来促使国际黄金市场的供求达到一个新的平衡,从而通过提高黄金的市场价格来弥补高额的成本并增加利润空间。所以,从图1中可以看到,产量曲线的变动和黄金价格曲线的变动是一致的,只是因为生产的启动和结束都有一个时滞过程,从而导致产量曲线的变动落后于价格曲线的变动。
但随着近年来国际金价的重新攀升、南非货币兰特(rand)深度贬值而造成的成本节约和实际兰特金价的上升,促使了南非在2002年增产1.5吨,实现了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首次增产。今后,只要南非能逐步克服其成本、技术及劳动生产率上的问题,它的黄金工业终将走出低潮期,步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中国
1990年至2002年,中国的黄金产量基本保持了一个持续、较快的增长势头,仅在1999年出现了少量的减产。2000年,中国取代加拿大成为全球第四大产金国,2002年的年产金量是189.13吨,2003年是200.598吨。
由于在中国的黄金市场中,中国人民银行曾是惟一有权收购黄金的机构,所以,影响中国矿金产量的因素也具有特殊性。首先,政府的黄金储备政策是黄金开采的指向标。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中国政府必须要增加黄金储备,这是因为:1、随着中国GDP的上升和对外贸易总额的增加,中国需要相应地提高黄金储备量;2、充足的黄金储备也是保证人民币在实现了可自由兑换之后能保持强势的重要条件之一;3、与美国、日本等一些国家相比较(图3),中国的黄金储备量仅为日本的二分之一,与美国更是相去甚远,这与中国的国际地位是极不相称的。其次,随着BB电子市场的逐步开放,黄金投资必将有所增加,同时经济、技术的发展也会刺激制造业用金量的上升,这势必导致黄金总需求的增加,从而拉动黄金的开采。最后,由于中国人民银行在BB电子市场上所占据的特殊地位,其决定的黄金收购价对中国采金业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上世纪90年代初期,当国际金价暴涨之时,国内黄金收购价并没有随之浮动,从而导致了一些矿产金通过非正常渠道流出。1997年后,人民银行经常按国际金价调整其收购价以减少这种非正常的黄金外流。但由于国内收购价和国际金价仍常常存在着差异,致使在国内收购价高于国际金价时,走私黄金流入国内,谋取利益。但随着BB电子市场与国际金市的逐步接轨,这种影响将会慢慢消失。
独联体国家
前苏联是一个黄金储量十分丰富的国家,1987年时,还以277吨的产金量仅次于南非,排在世界第二位。前苏联解体后,美国取代它成为全球第二大产金国。但在2002年,所有独联体国家的产金量之和仍可超过美国,占据全球次席。
从1993年到1996年间,独联体国家的黄金产量从250吨左右下降到了223吨。从1997年开始中速回升,在2003年达到305吨左右的黄金产量。
俄罗斯是各个独联体国家中最大的产金国。在度过了国内采矿业的财政危机之后,俄罗斯的矿产金产量从1999年起,开始了连续四年的增长期。在2001年,已恢复到了1993年时的产金水平,年产金165吨,在2002年达到了181吨的高峰。
乌兹别克斯坦的产金量基本保持平稳,一直处于85-88吨之间。
吉尔吉斯斯坦在1997年首次进入世界前二十大产金国的行列。但在2002年7月,该国最大的金矿库姆托尔库发生塌方,使其无法开采。
影响国际矿产黄金产量的因素
总结近年来国际矿产黄金产量的变化状况,可以发现,影响国际矿产黄金产量的因素主要有:
1、黄金市场价格 根据西方经济学理论,供求关系会影响市场价格;市场价格对供应与需求也有反作用。在黄金价格偏高时,各个产金国往往希望通过加快勘探、开采贫矿等,以此增加黄金产量来提高收入;相反,在黄金价格偏低时,各个产金国又往往希望通过减少黄金产量来推动黄金价格的上涨。但由于生产的改变不能立刻实现,所以产量的变化往往落后于价格的变化,此间存在着一个时滞效应。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末期,由于几国央行大量售金,打压了黄金价格,使得国际矿产金量放慢了增长速度。随着近几年国际金价的回升,国际矿金的生产也会渐渐加快步伐。
2、黄金市场的总需求 黄金市场总需求的变化也会影响到黄金价格,从而影响到国际矿产黄金的供给,即总需求增加,黄金市场价格上升,促使矿产金增产;反之总需求减少,黄金市场价格下降,使得矿产金减产。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制造业对黄金的需求不断增加;而由于受到“黄金的非货币化”的影响,部分央行又在减少他们的黄金储备,两者的综合结果决定了黄金市场总需求的变化。但在亚洲金融危机之后,各国央行又重新开始关注其黄金储备,以实现储备的多元化,所以在国际上,对于黄金储备的需求量又将发生相应的变化。
3、黄金生产成本 若一国的黄金开采成本越高,那么其单位产量的利润就越少,则该国会倾向于减少产量以推动黄金价格上升来扩大其利润空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黄金的勘探成本和开采成本都在不断地降低,1995年世界黄金生产的平均成本为258美元/盎司,2000年已降低到186美元/盎司。但总的来说,发展中国家的开采技术要远落后于发达国家,随着开采难度的增加,这一点将会阻碍发展中国家采金业的发展。由于2001年以来,西方国家的产金量不断减少,发展中国家正渐渐成为矿产黄金供应市场的主力军,所以他们所遭遇到的问题可能会影响全球矿产黄金的供应量。
4、汇率 汇率的变动会影响到美元表示的生产成本,或是本币表示的黄金价格。当一国货币贬值时,对外,以美元表示的该国黄金生产成本就会下降;同时,对内,以本币所表示的黄金价格就会上升。这就提高了销售黄金的利润,刺激了黄金的生产。所以一国货币的贬值是有利于该国采金业发展的,能促进矿产黄金量的提高。反之,当一国货币升值时,对外,以美元表示的该国黄金生产成本就会上升;同时,对内,以本币所表示的黄金价格就会下降。这就压低了销售黄金的利润,阻碍了黄金的生产。所以一国货币的升值不利于该国采金业发展。2001年,南非、澳大利亚两国货币的深度疲软就是造成两国的以美元表示的成本下降的主要原因。而如今,中国也正面临着人民币升值的巨大压力,一旦人民币的升值成为现实,将给中国的矿金生产行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5、黄金储藏量 一国的黄金储藏量是一国黄金生产的基础,是评价一国长期黄金生产能力的基本要素之一。表中的数字反映出,一国的黄金储藏量与一国黄金生产量基本成正比,南非、美国、中国、澳大利亚等几个储金量的大国也是全球的几个首要产金国。
6、其他 诸如一国的经济、技术发展水平,一国的政治局势稳定与否等,都将会影响到一个国家矿产黄金的生产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