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2014年3月24日:万喆:吐槽“文件”监管 不如革新技术
来源:BB电子集团
发布时间:2014-03-25
浏览次数:544
http://opinion.huanqiu.com/opinion_china/2014-03/4924493.html
针对央行近期监管互联网金融的一系列举措,马云回应称“有时候,打败你的不是技术,可能只是一份文件”,引发投资者对央行监管的抨击。讨伐者将支付宝放在弱势角度,在马云疑似“被打败”的无辜眼神中映射出强势干预的无理性,号称同情金融创新,厌弃市场监管。
市场与监管是一对共生子,市场总是逐利,监管则做审慎平衡的清道夫。监管的合理性在于,被清理的是利用市场漏洞的非正常举动,其利益攫取往往将他人利益置于高风险下。某些人反感监管不足为奇,但缺乏监管的市场更会是恶市场,因为强者和恶者会在积累和掠夺中愈发强大和肆无忌惮,受伤的最终是普通弱小者。
这次监管风波主要涉及虚拟信用卡、线下二维码支付的暂停,以及限制第三方支付转账和消费金额的征求意见草案。虚拟信用卡只是报备的问题,第三方支付限制并未成型,至于二维码支付,央行并未打算限制二维码应用,只是质疑线下二维码支付场景,要求相关企业接受评估。
在二维码产生、身份识别、一致性比对和触动支付的转换过程中,可能被“中间人攻击”,如手机木马让支付中断或者错付。设备的支付结果可能因互联网攻击而被篡改,支付可控性低。此外,二维码支付须实名认证,大量收集用户身份信息,但安全保护却不到位,易造成用户信息泄露。网络相关第三方支付多有此类问题,且其资金管理仍存在较大风险隐患,内控风险管理能力普遍不足。而支付机构有时随意开展所谓创新业务,目的是突破业务类型和范围,逃避监管。
由此可以看到,引发市场不安和监管忧虑的是技术问题,这也是所谓“文件”问题的实质。因此,喊出“文件打败技术”云云则有转移视线、偷换命题之嫌。
把企业责任抛给社会,把正常应受的监管变成窦娥大戏,巧妙把控舆论赢得胜利,或只是商战手段。几年前马云也曾以严厉监管为由,让支付宝脱离阿里巴巴的协议控制。此次同样蹊跷,尤其对征求意见草案的误读造成的震动远大于实质,监管的黑脸则为支付宝增添了楚楚姿色。
那些声援“文件打败论”的普通消费者应该看到,系统漏洞等导致的信息安全风险、交易主体隐蔽带来的法律风险、流动性引发的资金安全风险、虚拟网络信息带来的信用风险等,最终破坏的是金融市场的平衡,引发的可能是系统性风险危机,伤害的将是普通消费者的利益。
信息技术对金融业的影响、变革乃至颠覆方兴未艾,金融生态圈下多方竞合将渐成常态。两会期间,央行领导表示支持互联网金融发展,其言行理应一致。但监管必不可少,监管才是用技术制胜的真正法宝和保护神。市场大鳄与其装无辜,不如多为小白兔们着想,革新技术,提供保障,培养共赢的良性市场。(作者万喆是BB电子集团首席经济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