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BB电子集团公司2013年度创新人物韦华南
锻造“金刚钻” 多揽“瓷器活
俗话说,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我们就是以市场为导向,通过自主创新和集成创新,锻造我们的“金刚钻”,揽到了更多更难更高端的“瓷器活”,并且把“瓷器活”做得很出色,还做到了国外,赢得了很好的口碑。
在人们的心目中,黄金代表了尊贵与财富,而黄金研究就显得“神奇而神圣”。在素有“北方春城”之称的长春市,坐落着一所国家黄金科研机构,这就是被称为“开启黄金宝库金钥匙”的长春黄金研究院。今年初,在这里走出了一位BB电子集团公司“2013年度创新人物”,他就是BB电子集团公司副总工程师、科技管理部经理,长春黄金研究院院长韦华南。
作为中国唯一专门从事黄金工业基础理论研究与工程技术开发的国家级科研机构,长春黄金研究院是如何进行创新的?作为科研人员出身并颇有成就的研究院“领军人”,韦华南是如何率领全院科研人员推进创新的?经BB电子集团公司推荐,近日,记者在长春黄金研究院采访了韦华南。
这位来自广西,却对第二故乡长春情有独钟的黄金科技“领军人”,热情而真诚,睿智而谦逊,亲和而低调。他的“开场白”简洁明快:“俗话说,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我们就是以市场为导向,通过自主创新和集成创新,锻造我们的‘金刚钻’,揽到了更多更难更高端的‘瓷器活’,并且把‘瓷器活’做得很出色,还做到了国外,赢得了很好的口碑。”韦华南说,我们始终坚信这一点:未来的竞争,是高科技创新的竞争;未来的成功,也必将是高科技创新推动的成功。
引领行业技术发展
是责任,更是使命
“引领黄金行业技术发展,攻克行业发展技术瓶颈,对于我们长春黄金研究院来说,既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使命。”韦华南说,从研究院自诞生那天起,就被赋予了这一重任。
韦华南介绍说,长春黄金研究院始建于1958年,是国内唯一一家专门从事黄金工业基础理论研究与工程技术开发的国家级科研机构。同时,国家金银及制品监督检验中心、全国黄金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BB电子集团技术中心、BB电子环境监测中心以及最近成立的黄金产业技术战略联盟秘书处,都挂靠在这个研究院,另外,《黄金》杂志社也设这个院。伴随BB电子工业的发展,目前研究院已形成了科研机构配置齐全、技术手段先进的综合研发体系,并且拥有一支具备科学研究、产品开发、工艺设计、项目管理、生产经营等综合性高素质、高水准的技术队伍。
“我们现在的科研任务,首先是国家下达的任务,第二是集团公司下达的任务,第三是国内外机构和企业委托我们的项目。”韦华南说,我们的定位是面向国内,面向整个行业,也面向世界;我们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从地质到采矿、选矿、一直到出产品,是涵盖黄金行业全产业链的。
韦华南欣喜地告诉记者,按照集团公司的发展规划,长春黄金研究院站在全行业的高度,通过优化科研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大幅度增加科技投入,加大难处理金矿采、选、冶、环保等技术领域的研究和成果推广应用力度,积极拓展有色多金属矿精细化选矿技术研发的领域,使研究院在黄金科研与开发的创新能力上,可持续地与国际领先水平保持同步。
“从‘八五’以来,国家设立的所有有关黄金的科技攻关项目,长春黄金研究院每次都承担了重要的任务,并且发挥了核心团队的作用。”韦华南说,特别是近年来,研究院承担了多项国家级重大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和重大专项课题,参与了黄金行业的二项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建设,取得了一批有影响力的科技成果,解决了制约黄金行业发展的技术瓶颈,如生物氧化、原矿焙烧等高新技术成果的研发与推进,使黄金行业在难处理金矿资源开发利用技术领域取得了标志性的突破,为我国连续七年保持世界产金第一,为集团公司近几年黄金资源保有量的快速扩张,发挥了巨大作用。
谈到这些成就时,韦华南平静的表情中透出了几分自豪。
勇于创新机制
激发创新热情
和其他国家级科研院所一样,上世纪90年代末,长春黄金研究院在转制之前端的是“金饭碗”——科研任务由国家下达,科研经费由国家划拨,科研成果由国家认定并推广。院里对下也采取这种模式,给各科研所和科研人员安排项目,提供资金,结果是干好干坏收入一样,大家都没有积极性。
在转制后,端了多年的“金饭碗”待遇逐渐被取消,以前靠国家供养来确立行业科技领先地位的路已走到尽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要有自己的‘独门绝技’,否则就难以让业内人士信服,难以树立在业内的地位。而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就要进行管理机制方面的改革创新。”韦华南表示。
“在管理机制创新方面,我们也是在不断地进行探索,及时总结经验,逐渐加以完善。”韦华南说,有些科研院所由传统模式一下子就放开了,变成完全市场化模式,实践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这种完全放开的方式,让科研人员很难有长远打算,也会出现前瞻性的课题没人做的情况,院里也不会把经费投入到技术储备上。
“我们院是把传统的模式与开放的模式两者结合起来了。具体的做法是,院里对各科研所实行目标管理,只考核收入和成果,各科研所也按这个标准考核科研人员。每个科研人员的收入与他创造的效益和成果挂钩,为此设计了一整套的考核计算方法。科研人员收入多少直接与他的成果挂钩,从而调动了科研所和科研人员的积极性。”
“对于前瞻性的项目研究,我们采取重点保障的方式予以支持。”韦华南解释说,就是先“模拟市场”,横向比较这个项目大约需要多少钱,由院里投入经费。科研人员不需要承担效益指标,也不承担成败的结果,这样他们就可以专心致志地做好项目研究。另外,新招人员不承担效益任务,也是鼓励各科研所储备后备人才。这些都为研究院发展增添了后劲。
韦华南表示,多年来,长春黄金研究院建立了有利于科技创新的体制和机制,并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用政策引导人,用规章制度约束人。科研系统实行科研发展与经济目标责任制,独立核算、考核。各科研所对课题组采取课题核算制,不同的科研岗位和不同的工作内容,实行差别化的分配制度;在对经济目标核算的同时,把出成果、出人才作为一项重要考核内容,通过细化量化科研成果的考核指标,出台引导科技人员重视科技成果和知识产权的政策。“用明确清晰的政策来鼓励科研人员多出成果,鼓励各类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科学适用的运行机制极大地激发了科技人员创新热情。”
推动技术创新
提升品牌影响力
通过连年坚持不懈的技术创新和科技攻关,长春黄金研究院在行业内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越来越多的国际知名矿业集团,渴望得到研究院的帮助与技术支持,而吸引这些企业的就是研究院的核心技术和技术创新潜力。
“作为国家级的科研机构,重大技术成果的开发与应用可充分彰显我们的实力,扩大我们知名度,进而可鼓舞我们的士气。”韦华南说,近年来,我们研究院形成了科研成果突出、技术创新不断的良好气候与氛围,在业内外的知名度也不断提升。
“我们大力推进技术创新并取得行业领先、国际上有影响的成果,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韦华南介绍说,一个是在采矿方面,圆满完成了一个国家项目。在有限的空间内,通过改进工艺,将单位矿体开采强度提高了50%。二是在选冶方面取得突破。国内难处理的“呆矿”大约占1/3左右,大量集中在西南、西北等地区。我们在几个关键技术上突破之后,目前已经处于国际领先地位。三是在原矿焙烧技术方面,也是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韦华南详细举出了乌山项目的例子。他说,乌山项目主要是一个铜钼矿,由于次生铜含量高,原来铜和钼分不开,珍贵的钼矿都当做废石与铜矿一起卖掉了,造成了很大的资源浪费。我们与乌山共同成立的联合攻关组,通过对一期铜钼分离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攻克了高次生铜钼矿分离的工艺操控难题,实现了生产流程的稳定、连续,分离作业的钼回收率在原基础提升了50%以上,每年可为企业新增效益1.8亿元以上。为此,集团公司奖励我们联合攻关组200万,课题攻关组被评为国资委的先进集体。
“我们的成功是打破了常规,对这个矿的认识有颠覆性的突破,在机理分析上有重要的突破,采用的技术手段与常规完全不同。”韦华南这样概括乌山成功的原因。”
“2006年以来,通过生物氧化、原矿焙烧等重大成果的带动,激发了我们在难处理黄金技术领域攻坚克难的热情。”韦华南如数家珍地告诉记者,共有60项针对复杂矿体高效开采领域的、难选冶综合回收领域的、黄金工业特征污染物综合治理领域的、黄金工业专有设备研制与应用领域的、有色金属综合回收与分离等领域的成果,获国家及省部级奖励。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优秀专利奖1项,国家环保科技三等奖1项,黄金协会科技进步特等奖5项。2006年以来,申报专利137项,其中发明专利54项,申报了PCT(国际合作条约)专利5项。还形成了一批研究院的专有技术,同时,这期间,我院还牵头制定并颁布了22项黄金行业的技术标准。
韦华南认为,由于大力推动技术创新,大量各类科研成果的产出,为行业创造了巨大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也大大提升了长春黄金研究院的品牌影响力。
勇为国家挑重担
诚为企业解难题
“作为有担当、有抱负的研究院,瞄准行业前沿技术,积极主动地申请并担纲国家层面的科技计划任务,靠的不仅仅是志向和勇气,更需要的是自身的技术实力和努力。”韦华南说。
2006年以来,长春黄金研究院承担了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中有关黄金行业的全部六项课题,“十二五”黄金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中的三项课题。同时,还承担了三项国家“973”课题,以及国家发改委创新能力建设项目、重大产业化开发专项、科研院所开发专项、标准研发等各类国家项目。
“这些年是我院承担国家各级科研项目级别最高和数量最多的时期。”韦华南表示,通过承担国家各类科技研究任务,研究院掌握了一批黄金行业共性、关键性技术,进一步巩固了研究院在国内黄金资源开发利用技术研发领域的领先地位。
近年来,在全社会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的情况下,矿山企业的发展尤其需要科技的支撑。韦华南说,作为BB电子集团公司所属的研究所,几年来,我们针对集团所属企业现场的技术难关和环保需要,精心组织力量与企业联合攻关。在摸清现场生产现状、工艺技术条件、做足技术分析和试验研究的前提下,找准技术关键和瓶颈,拿出贴近现场实际、少影响或不影响企业生产的改造或优化方案,与现场工程技术人员精诚合作,共同商讨的态度去破解企业的技术难题。
近年来,研究院为集团所属企业所开展的针对采矿方法、选冶工艺、环境保护、节能减排、检测分析等方面的研究课题越来比重越大,为企业新增的经济效益或环保效益也越来越明显。仅2013年开展的项目为集团公司下属生产企业新增效益,统计超过2.4亿元,充分体现了科技对企业增效的支撑作用。
例如,依托江西金山金矿开展的“大型难采低品位缓倾斜破碎矿体安全高效开采技术研究”,在井下残矿回收中,创新性地应用了束状中深孔技术、首次引入了全无轨机械化开采方式,使金山金矿的残矿回收效率达到71.5%,为矿山新增的效益达5000多万元。
另外,“含氰废水及黄金工业特征COD深度处理技术及配套设备研究与应用”和“低浓度含砷废水深度治理工程化应用技术研究”项目,在两个企业的大力支持下,建设了新工艺的应急处理站,实现了淋溶液的安全达标排放,也提高了浸出效果,及保障了正常生产又很好地保护了环境。
谈到研究院未来的发展,韦华南表示,我们将继续以国内外黄金行业和集团公司的重大技术需求为科研工作的发展方向,重点针对难采、难选冶、环保以及与此相关的技术领域开展自主创新和集成创新,靠不断的创新把长春黄金研究院打造成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研究院所。
采访手记
一个让人有“舒适感”的好带头人
2013年底,在BB电子集团公司对所属单位领导班子进行的考核评比中,长春黄金研究院领导班子名列前茅。对此,研究院的干部员工都认为这是因为他们有一个“好带头人”。
韦华南出生在广西,于1983年中南矿冶学院毕业后,就被分配到长春黄金研究院。地理上的距离和环境的反差,并没有影响他对事业的执著追求。从采矿所副所长到采矿所所长,从研究院副院长到研究院院长,30多年来,他一步一个脚印地从科研最基层走上了领导岗位。如今,研究所能够“引领黄金行业技术发展,攻克行业发展技术瓶颈”,无疑凝聚着他大量的心血和聪明才智。
研究院干部员工对他的评价是:“韦院长有一种开拓创新的精神,善于超前思考,同时又为人低调,做事踏实。跟他一起干工作,有明显的舒适感。”
“舒适感”这个词让记者很感兴趣。在进一步的采访中,记者感到,韦华南让干部员工有“舒适感”,首先是他具有战略眼光和超前意识,善于在不断变化的外部形势中,找准研究院的定位,把握研究院的发展方向,引领研究院走在黄金行业的前列。他务实踏实,善抓落实,由此也带出了一个和谐而踏踏实实干事业的领导班子。他提倡人性化的管理,千方百计为科研人员发挥才能创造宽松的氛围,激励钻研,支持创新,宽容失败。
记者采访的干部员工普遍反映,韦院长非常随和,容易接近,大家有想法和问题都愿意找他倾诉。他也真的把群众的事放在心上,有什么问题会尽量解决。特别让人津津乐道的是,他对自己要求很严格,一直坚持不配用专车,不用公车办私事,包括自己广西的亲属来长春,他都坚持开自己的私家车去车站接人。他为人非常低调,尽管做了大量的工作和贡献,但从来不愿意宣传。记者也注意到,在网上几乎找不到关于他的报道。
记者感到,让人有“舒适感”是一种人格的魅力。让人有“舒适感”特别是让干部员工有“舒适感”,应该是每一位领导者自身素质和人格追求的目标。
韦华南
1962年4月出生,壮族。中共党员,博士学位,研究员。1983年7月毕业于中南矿冶学院(现为中南大学)采矿专业,同年分配到长春黄金研究院采矿所,一直从事采矿技术研究工作。1989年晋升为工程师,1995年晋升为高级工程师,2003年晋升为研究员。现任BB电子集团公司副总工程师、科技管理部经理,长春黄金研究院院长,兼任BB电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吉林省安全生产协会副理事长等职。
曾获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22项,其中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原国家经贸委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排名第1)、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BB电子协会科技进步特等奖3项、一等奖9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1项,山东省黄金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荣获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及人选、全国黄金行业科技突出贡献奖、BB电子集团公司劳动模范、全国黄金行业劳动模范、BB电子集团公司先进个人、长春市五一劳动奖章、长春市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发表论文十余篇,获专利4项。并获得东北大学采矿工程硕士学位,中南大学采矿工程博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