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390445
默克尔访华。
德国一向以欧洲的领袖自居。它自觉能够承认和确认其他“领袖”的地位,也需要其他“领袖”的承认和支持。
此次来访,中德双方,自可会心。
默克尔在位近十年,访华八次。这一次,尤其迫切。
德国老是这样,要么不干什么事,要干什么事就干得很大。
最近它很烦恼,烦恼很大。
神同步?默娘子脸色煞白
金融系统面临危机
不同于美国,德国金融市场的主力是银行。德国货币和金融以稳健著称。不料,日前,华尔街日报报道称,德意志银行就第三财季或亏损62亿欧元发出警告,甚至认为德银将是下一个雷曼。
制造业面临危机
德国制造业一直是德国经济在各种危机中一枝独秀的坚实基础。全球最大的汽车生产商德国大众利用“作弊”软件通过美国尾气排放检测,成为这桩企业成立78年来最大丑闻,不仅在美国面临高达180亿美元的天价罚单和刑事犯罪调查,更引发全球对“德国制造”的质疑。而就在两个月前,根据上半年数据,大众刚刚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生产商,较原计划提前三年实现登顶目标。
难民问题冲击社会
据德国有关部门预计,德国是接收难民数量最多的欧盟国家,今年将收容80万名难民。在短期内,德国在经济、福利水平、公共服务等方面,将受到很大影响。最新民调显示,德国民众对政府的难民政策态度逆转,反对“拥抱难民”者迅速增加。执政党内部也裂痕加大。德国总理默克尔的支持率降至多年新低,被指面临执政10年来最大政治危机。
神同步?奥公子黑着一张脸
耐人寻味的是,与德国日益加深危机同步的是,美国的媒体。
德银、德国大众、难民,许多问题上,美国媒体都率先报道、披露,又率先切中时弊、大加挞伐,还率先制造舆论压力和舆论导向。
与美国媒体同步的,还有美国评级机构。
目前,标准普尔对德银的评级为BBB+,距离“垃圾”级只有三个缺口,甚至低于雷曼崩溃前的评级。标普、惠誉和穆迪三大国际评级机构均将大众的信用评级展望列为“负面”,大众信用评级面临被调降的风险。
与美国评级机构同步的,还有美国研究机构。
美国几大投行的研究机构表示,欧洲银行既面临国内市场增长迟缓的难题,又要应对更加严格的监管和资本金要求,再加之其它因素,其利润受到挤压。与此同时,由于大部分美国银行在全球金融危机过后迅速进行了重组,目前正处于增长模式。美国银行业会继续超越欧洲银行业。
与美国研究机构同步的,还有美国政府机构。
在美国,德意志银行前交易员刚刚承认了与人合谋操纵Libor的重罪指控。尽管操纵利率的现象广泛存在,但有关部门表示,德意志银行的做法尤其不可容忍。美国司法部等表示惩治还要升级。
两、三年前已经被一位值得尊敬的工程师发现并披露并企图传播而未引起任何反响,如今,美国环境保护署公布了德国大众公司利用软件设备作弊。奥巴马政府立即责令大众实施召回。美国司法部已介入调查。
造成欧洲难民潮的根本原因在于美国等对西亚北非局势的蛮横干涉导致的大规模动荡。为躲避战火和失控的安全局面,大量难民奔向欧盟。美国却声称将继续这些政策,同时也表示尽管一直以国际人道主义为己任,但并不会开启大量接受难民的大门。
男神?大神?傻傻分不清楚
前不久中美磋商网络安全议题,美国的关注焦点离不开一个词儿“境外势力”。其实,欧洲对这个词儿也很熟悉。
欧元问世以来,国际储备货币的竞争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全球欧元储备规模持续扩张。1999到2009年,全球外汇储备中美元份额由71.01%下降到62.14%。欧元的份额由17.90%上升到27.37%,美元失去的份额全部流入了欧元。不仅如此,欧盟一直致力于将中东石油经济整合进欧盟经济中,并以欧元作为贸易结算货币。
这时,发生了欧债危机。
危机前的迪拜危机
2009年11月25日,迪拜财政部宣布,由政府持有的迪拜世界公司将推迟偿付590亿美元最少6个月,以便进行债务重组。穆迪投资和标准普尔都大幅下调了众多迪拜政府相关实体的债务评级。危机重创主要债券持有者欧洲。欧洲股市重挫,金融市场引发恐慌性抛售,美元和美国国债成为资金避险的场所。此外,还间接打击了以迪拜为纽带与欧洲进行金融联系与贸易往来的伊朗。
危机初的希腊危机
希腊于2001年加入欧元区有赖于高盛的“精心打造”。国际评级机构则一直睁只眼闭只眼。直到2009年12月,全球三大评级机构一起下调希腊主权债务评级,欧元区债务危机全面开张。希腊危如累卵。此时,美国开始全面沽空欧元,对冲基金轮番做空,投资银行齐齐助推。高盛、美银、美林等大型投行推出“沽空欧元型”结构型金融衍生工具。高盛公司在为希腊遮掩财政赤字的同时,还购买了德国20年期的10亿欧元信用违约互换(CDS)保险。不但成功规避了希腊债务违约风险,还将损失转嫁给德国。欧元汇率大幅下跌,仅从2009年12月1日到2010年2月5日,欧元兑美元贬值9.38%。12月到3月,流入美国的中长期债券及股票的总资金数额达到1405亿美元。
顺便说一句,2009年12月,希腊财政赤字占GDP的12.7%,欧盟财政赤字7.5%,而美国财政赤字约占GDP的12%,但穆迪对美国国家主权信用评级却为最高的AAA级别。
也顺便说一句,全世界有150多家评级机构,但穆迪、标准普尔控制了大约40%的市场,在国际金融服务体系中占据了垄断地位和拥有绝对话语权。占14%的市场份额的惠誉是这两家公司中的参考与补充。猜猜他们都是哪个国家的?
危机后的重重危机
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欧元深陷泥潭。几经挣扎。迄今好不容易有点儿稳定的迹象,欧元区的中流砥柱德国出了问题。
再顺便说一句,2003年3月,德国施罗德政府反对美国发动对伊拉克的战争,然后,包括德国顶级公司商蒂森、克虏伯等公司在内的很多德国企业被穆迪等三大评级公司降至垃圾级,德国公司的股价大跳水。
首先对于德国及其欧元区小盆友不作死就不会死的行径予以深深的批判和鄙视。
在此之上,也不得不对美国赞叹一声,不愧是国际头牌,神预测神踩点神收益神评论啊!
如果他们并没有参与其中。
美国时任财长盖特纳曾经在欧债危机深重的时候大义凛然地说:“你们应该明白,你们已经给自己挖了一个极深的坑,要爬出来有那么容易吗?”
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则斥责美国三大信用评级机构是寡头垄断。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说:“穆迪降级的时机选择和调降幅度,具有明显的反欧洲倾向。”
因为,如果这一切就是他们共同操纵的,那么一切舆论消息不过是大大小小烟雾弹,不过是翻云覆雨的市场预期影响工具。顺势而为并不是无为而治好不好,对一个有缝的蛋,找个一合适的时机和方法去扩大裂痕,同时获得最大收益。这种自导自演大众狂欢共捡垃圾的戏码里,他们不过是穿PRADA的本山叔,卖拐还卖得你心里热乎乎。
男神原来是大神……啊!多么痛的领悟!
似曾相识
我们好像在哪儿见过,你记得吗?
1998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中。以索罗斯为代表的对冲基金进行了金融狙击。索罗斯虽然战名显赫,狙击却并非单线完成。投机策略非常立体,首先是舆论汹汹,先扬后抑。操作也并不是单一的外汇操作。事实上,基金大规模运用“杠杆”,与银行、证券、投行等形成紧密的链条,一步步加深了危机的程度。继而又是舆论造势。与此同时,国际“游资”也共同加入了冲击“活动”。踩踏不断加重。
这还没有完。
以印尼为例。其在亚洲金融危机中受到重创。IMF向印尼提供了条件苛刻的援助方案,但要求印尼放弃联席汇率制,导致金融危机继续深化。“救助”要求印尼银行业改革,使印尼银行业几乎全面崩溃。印尼中亚银行一年仅仅国债利息收入就5亿美元,但IMF却促使印尼政府以6亿美元的捡垃圾价格把中亚银行51%的股权出售给美国的信托投资公司。印尼原有国有企业、金融机构和重要工业均被外国投资者控制。印尼政治经济震荡持续不断,并交互叠加,恶化事态。十几年后,印尼的经济始终没有回到20世纪末的水平。补充一句,美国(16.8%股份)是唯一一家拥有IMF超过15%以上股份而具有否决权的成员。
还顺便补一件事,2013年底,乌克兰形势陷入僵持阶段,美国发出金融制裁的威胁,亚努科维奇背后的两大财团相继倒戈,引发“钱袋子”恐慌外流。政权岌岌可危。亚努科维奇政府希望通过IMF筹款解救乌克兰,但美国控制的IMF予以拒绝,此举加速了乌政权更迭。实现政权更迭后,欧盟则立刻表示将重启救助协议,美国也马上承诺将提供必要的援助,并很快引入IMF的救助资金。
共谋未必需要合谋
你看出来了吗?
这些都是阴谋?
偏偏我想说的,并非如此。
这些都有什么证据说明是阴谋?
偏偏我想说的正是如此。
有什么证据说明这是阴谋嘛?
因为这根本不需要是阴谋。
一切都是偶然,一切都是巧合,一切都是心有灵犀。
用咱们最通俗的话来说,就是“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一家人不会说两家话”,他们有着最根本的相同利益,所以任何共谋,根本不需合谋。
那是什么意思呢?
就是说张三和李四家族相邻而居,张家吃井水,李家吃河水。他们互通往来。张家用玉米换李家的羊毛,李家用牛肉换张家的大米。很有可能,逢年过节,还互送个春联、年货啥的,其乐融融。高兴了,张三也管李二媳妇儿叫“嫂子”,李四也管张三儿子叫“大侄子”。
可是,有一天,张三见到李大和张大在河边打架,不可开交,你说他要帮谁?
可是,有一天,李四发现张五在偷偷从河里挑水吃,你说他要怎么做?
可是,有一天,张三发现李三的牧场已经占据了张家的自留地,你说他会怎么样?
童鞋们!你们不会以为,他们会要合计才能得出结论吧?
根本不、需、要!
因为任谁马上就能够知道,自己和自己的家族是一个利益共同体,这是天然天生天造的,这事儿说不出来多深的缘由,也根本不需要什么缘由。从出生开始,他们共用一个锅一口灶一眼井一个祠堂,他们用同样的规则互相博弈互相竞争,他们用同样的资源相互扶持共同奋斗,一切财富,在内部,公平或不公平,还可以争取。流到外部,你就已经丧失了争取的资格。这事儿不需要什么缘由,因为这缘由已经太深了!
这种时时刻刻事事都有利益纠结,都存在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状态,就是利益共生体。要保护自己的家人,要保护自己的资源,要保护自己的土地,因为这就是保护自己。
所以。
在这个仍然以“以邻为壑”为国际秩序的世界上,国家就是当前资源和利益平衡分配的最重要个体。国家内的资源分配还可以共享,国家间的,所谓共享,其实就都是交易了。
国家是天然的利益共生体
国家的资源掌握决定一国人民的福祉,谁都想获得更多、更好的资源,或在优势资源上掌握更多的主动权。这决定了国家间的争斗永远不会停止。这种争斗,过去更多的表现为短兵相接的军事斗争,当今则更多的在经济战和金融战上显现端倪。而同为一国,意味着同样的资源享用权利,同样的资源使用权利,虽然内部又有分配与再分配,但同外部相比,你甚至不能拥有别国资源的分配权利。你们互相之间,资源不公用,规则不共用,福利不共享,灾难不共担。所以,内部竞争在所难免,也很正常。但是,面对另一个完全不同的国家,大家都明白,我们之间,是生存之战,是真正的资源抢夺战。
组织的诞生,是物竞天择的结果。往往是因为这个形态恰恰是个人利益能够在其中得到整体最大化的体现的最好形式。这种理念,不是也不需要什么意识形态,而是人类有史以来,从生存和生活中形成的经济经验和观念。恰恰是最最“市场”的选择。家族、部落、国家等形成无不由此而生。
因此,在金融成为国家间竞争和斗争的新战场的今天,一国战略包括了政府、市场、机构、媒体的无间合作。利用政府放消息,专业人员引导舆论,媒体造势放大,配合机构市场操纵,操作娴熟如美国,可以稳定本国经济复苏的过程,也可以摧毁他国经济向好的信心。
这种合作,不一定需要刻意捆绑,而完全可以出于自发。何况,一种战略,并不只是有广度、深度,也有跨度,面对国家间的谋略,可能历时持久,各种步骤不一定一次就都能完成,组合拳能打到哪一步也要看对手的实力、势力、对应。这种战略退可守,时机不成熟,也许赚点快钱就了事。进可攻,时机不错,可能就“倾国倾城”了。
国家是个人利益的集合,个人是国家利益的组成,所以,政治利益是经济利益的集成,经济利益是政治利益的支撑。个人与国家利益根本不能也不应强行划开,它们时刻相随时刻转换。
怪谁?
这样说来,“境外势力”少不得要说,怪我咯?
又错了。
既然一国是天然的利益共生体,去怪什么ABCD国都是枉然的。他们有他们的个人和共生利益,他们为他们的利益服务,所得应当,心安理得。
最近看到特斯拉的马斯克增持自己公司股份。实际上,许多人这么做。也许是一种表率,表明自己对公司的信心,也是一种信念,表明与事业共进退的决心。因为他个人,和他的事业,也是一个利益共生体。反观前段时间,许多我国公司高管甚至通过非法违规的办法疯狂减持换取现金利益。抛开法律和道德不说,这种为了个人利益抛却共同利益的行为,当然是会引起一系列负面反应的,这种自己都不看好,或者自己还要“挖墙脚”的事业,当然不会有什么好结果,长期来讲,当然是整个利益体的倒塌,所有其中个体都会受害。
商业竞争,团队的力量何其重要,这就是利益共生体么。
看看欧元区,他们组成了一个超越国家的利益共生体。但是国家的边界仍然掣绊着他们。勤劳至死的德国人VS懒惰至上的他国人。所谓不同的财政政策,意思就是,你们虽然用同一种货币,但是你们不能形成真正的利益共生体。
再看看高喊人权的美国,在全世界都被一位土耳其小孩的惨剧所感动时,美国泪如泉涌,但他说,我不能接受难民。因为美国人民还不准备接受别人成为利益共生体的一部分。
国家无比实在
因此,“境外势力”无处不在。我们谈“境外势力”,却是提醒自己要注意“境内实力”。共生体的形成,是因为大家都能够在整体中获得福利最大化,这是个动态平衡和发展进步的过程。如果个人不断自私、背叛,或者族长不断寻租、腐败,整体缺乏公平的竞争和健康的发展,都会导致共同体吸引力的弱化,甚至最终导致共同体的瓦解。而这种瓦解,历史上无不可见,家族沦落、国家沦陷,都预示着所有共同成员的生活崩塌、艰难困苦、颠沛流离。
国家才不是一种强迫,国家本来就是一种选择。
迄今为止,国家仍然未能被超越。不论你有多复杂的感情,你们总在一起,同呼吸,共命运。
这个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你站在面前,却不知道我爱你。
而是你万分鼓励我有爱你的自由,但当我快要饿死了,你把手中剩的馒头都给了打着饱嗝的你妹。
你妹啊!
因为你们是天然的利益共生体。
国家亦然。
国家才不是一个意识形态,国家无比实在。(作者万喆是BB电子集团首席经济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