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2015年11月18日:金融监管不可能骨骼清奇,如果它不是灵魂高尚

来源:BB电子集团 发布时间:2015-11-20 浏览次数:286

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398354_1

最近关于金融监管机构改革的消息满天飞。“十三五”规划建议出台后,金融监管架构改革加强统筹的大方向已定。

金融监管机构为什么要改革?

先做一道题。

有一天,你到隔壁银行里去买了一份产品,结果发现有问题。

这事儿归谁管?

那必得是银监会啊。去银监会告它!

银行说,是这样,虽然这件事貌似在我们的场地发生,但是与其发生商业关系的是位租在这里的保险公司的工作人员。

所以你现在必须去保监会告。

保监会看了看你的合同,是这样,虽然貌似是一位保险从业者与你接洽,但是你所购买产品是一款天下无敌稳赚不赔的金融衍生掉期理财产品。

所以请证监会处理。

证监会说,是这样,虽然貌似你买了份理财产品,但是和你签约的是家互联网公司。

所以它是工信部的事儿。

工信部说,这家公司貌似是干互联网的,其实它是咨询公司。

所以这是工商局的管辖范围。

工商局说,这貌似是家普通资讯公司,其实它干了好多金融事儿。它的权限是某地方政府和金融机构允许的。

所以你要直奔某地方政府金融机构。

地方政府金融机构说,这貌似是我地的公司,但是它之所以能够突破某些政策,是因为它在自贸区。

所以你去往自贸区。

自贸区说,这貌似是我们管辖的,但是我们是市场化的,很自由,你和公司的矛盾应该是消费者矛盾。

所以你去消协。

消协说,没问题,你确实是个消费者,我们确实为消费者服务,但是我们只有协调功能,提供服务建议,我看看,啊,你是在银行买的啊,我建议啊,你应该去银监会!

这个人求告无门,苦苦思索,他就想,既然这么一个小问题,那么多金融监管部门,却哪个监管机构都不能负责,那我只能找个能够把这些监管机构都管了的机构啦。

你想想,既然一介平民都能悟出这个道理。国家高层决策者当然也能悟出。

所以金融监管要改革。

金融监管存在很多问题

实际上这连冰山一角都算不上。当市场上最末端的个人消费者都有切肤之痛的时候,监管内部运行机制已经蕴藏着更大的问题和风险。

经过建国后60多年的发展,中国现在已经形成了“一行三会”及各地方政府金融管理部门共同监管的金融监管格局,同时还有财政部、发改委、审计署、国资委等不同国家部门也参与到金融监管的各个方面。

监管重叠带来监管冲突。

中国的金融监管体系是分工制,“一行三会”各有各的监管重点,但其监管职能存在一定重叠,比如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对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银监会上报同样的报表,金融机构发生的风险事件、案件也同样要上报不同监管机构所对应的监管部门。而重复报告的同时,是多头监管造成的协调困难和利益冲突。不仅如此,由于监管目标、思路和利益取向的不同,各监管机构在金融机构新设标准、信息报送和审批程序、内部风险控制制度、政策制定基础和目标、突发事件处理方式、高级管理人员资格审查、金融机构兼并收购等各个方面的规定也不尽相同。此外,随着地方金融管理机构的增加,地方希望把握部分金融市场准入、许可及人事方面的权力,审批权力设置重复和事务处理冲突问题进一步加重。

监管冲突带来监管漏洞。

随着资产证券化和金融创新的不断拓展,不断有新的金融衍生品出现和金融业务交叉。在几大监管机构之间以及中央与地方监管机构之间的冲突愈演愈烈,结果是,大家都争着要权力,却争相推问题,造成监管真空。许多新出现的结构化产品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期权、期货或掉期产品,而是多种基础产品与多种基本的衍生产品的复杂混合体。尽管中国目前结构化产品还比较初级,但已经呈现出增加势头,并在未来可能会像国际上一样,成为金融机构的重要收入来源。而至今却不明确应由谁对这些产品的运行、风险揭示、投资者保护和运作负有监管责任。例如,银行业机构经营证券类理财产品和分红类保险产品,其监管号称由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分别负责,却经常监管缺位。同时,有些所谓新型金融概念的出现,比如互联网金融等,也引发监管争议和监管真空,变成“无监管地带”。

监管有漏洞,但监管成本并不低。

作为金融监管的执行者,监管机构的组织结构直接关系到监管职能的有效实施。中国现有的监管机构颇为庞杂,绝对成本不低;而监管效率堪忧,相对成本更不低。现有金融监管部门均为独立的正部级单位,其在各地基本均设有分支机构。通常认为银监会不具备对辖内所有金融机构进行监管的能力,因为其县级派出机构人员数量少。证监会、保监会的监管缺位是因为派出机构一般只到省级部门,在地市县级基本没有分支机构。而同样什么都监管着一些的央行说自己只具备部分金融监管职能,但其县级机构组织就挺繁杂,人员冗余不在话下。不仅如此,现行的监管人员大都来自于央行系统,其中存在大量不具备相应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从业人员。据说不少一线监管人员甚至看不懂金融机构的财务报表。甚至部分领导干部也远远达不到现代金融监管的“知识型”和“专业型”要求。

金融监管问题会导致风险

监管容忍会产生择劣竞争。

监管竞争本身是中性的,其目的是“择优竞争”,鼓励更多的创新和更加守法的金融机构的出现。但是,为了能够获取更大的监管权力、得到更多的监管资源,金融监管机构之间存在着或明或暗的竞争,引发“择劣竞争”。为了使自己的监管对象显得更为“优秀”,“监管容忍”产生了。监管者不是严格依照程序实施严厉的处罚、立刻关闭金融机构,甚至滥用行政救济,帮助金融机构度过难关。监管容忍可以换来金融机构对监管者的忠诚,但是,其代价可能是非常巨大的。有研究就表明,美国发生的所有重大金融机构破产案件几乎都与监管容忍有关。这也是极其危险的,在美国普遍认为,安然事件和世通事件就是金融监管恶性竞争的必然结果。

监管不力会造成系统性风险。

金融领域的创新使得银行及金融机构表外业务过快增长,这导致了在银行系统之外,形成了庞大的影子银行系统。这些金融机构通过借入短期且流动性高的资金,从事长期且流动性低的投资,它们所使用的投资工具与发起银行之间具有破产隔离的法律形式,不纳入发起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处于监管之外的影子银行的发展增加了金融体系的不稳定性。不仅如此,近年来,以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风起云涌,催生了第三方支付、网络信贷、众筹融资等互联网金融迅速崛起,在为实体经济提供高效融资支持、对传统金融业形成有益补充的同时,也给金融体系稳定带来一定挑战。如有些互联网金融公司大搞线下业务、违规发行理财产品,甚至触碰“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非法集资”的底线。此外,民间借贷、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等非银行融资渠道蓬勃发展,这些机构的风险管理能力相对较弱,而监管也尚未到位,成为影响金融稳定的潜在隐患。近一两年来,温州老板跑路所引发的民间借贷风险向传统金融机构的蔓延,就曾引起局部震荡。

监管混乱还会导致道德风险。

事实上,这种混乱下,道德风险急剧上升。已经报道的,就有非法违规套现的高管,非法融资的互联网公司,非法透露内幕消息的内部工作人员,非法内幕交易的各种监管、证券、基金等机构和个人,当然也包括不少非法干了各种事情的金融监管机构工作人员。

在前不久的股市大震荡中,证券市场监督不力难辞其咎,但是金融机构混业经营,金融创新脱离监管,金融行业定义不清,资本流动失去控制等,肯定与其它金融监管机构的缺位,以及大家共同的错位和失调有着极其紧密的关系。

综合来说,由于缺乏系统性风险监管主体,必然会错失对危机反应的最佳时机。随着中国金融业的不断创新,金融业混业经营已经成为必然趋势。中国的金融监管不仅滞后于经济、金融的发展现状,甚至也存在着阻碍金融发展的问题。

金融监管亟需改革

金融监管至关重要。

国家治理与金融互相交融。金融是决定性的战略权力,是一切经济关系和国际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力量。因此,金融既是现代化国家治理的手段,又是现代化国家治理的关键。

市场的把握是当今国家治理的最大挑战。监管就是帮助治理对整体行为设立底线,以在宏观层面上对整体方向进行引导,对整体福利进行规划,给予个体最大的激励和动力,和最接近公平的自由度。

管事实上是市场整体均衡水平的一种把握。一国必须在符合自身发展阶段、发展特点的基础上,选择出能够让市场达到最佳均衡点的监管体系。

当今金融监管已经不能很好适应中国国家进步、市场发展、金融稳定的需要,所以,改革势在必行。

改革有多种方式和路径。现在流传较盛的是在一行三会之上建立一个更为权威的机构,或者是将几个监管机构合并,也有在此之外再建立一个协调机构等几种说法。无论是“功能性”、“双峰结构”或“超级局”等在理论上都被讨论的很多,也比较成熟。而国外实践中则各有选择,如英国就是一个英国金融监管局打天下;而与它经济、文化、体制最接近的美国则正好相反,拥有一个复杂混合的监管体制。

所以,这不是一个什么样的组织结构就优于另一种样子的组织结构的问题。

因为,机构统筹虽是大势所趋,但从根本上,这不只是一个机构结构如何安排的问题。

如果你遇到一个负心人,你给他换了五个IPHONE八个QQ号十个电话号码也阻止不了他的出轨。你最好就换一个男朋友。

所以,你明白,这不是个换几个监管机构上上下下官员就可以解决的问题。

如果你遇到的每一个人都是负心人,你找了一个帅的花心鬼,找了一个丑的不但丑还劈腿。你就必须换一下你的择偶观。

所以,你明白,这不是个把机构左边调到右边右边调到上边就可以解决的问题。

如果你发现其实一场莫名其妙的市场震荡和监管机构的领导爱语文爱数学还是爱老婆并没有太大关系时。

我们就必须明白,这必须是个触及灵魂,不,这必须是个颠覆灵魂的改革。

要我说。

监管要管,更要理。必须对市场前景充分预备。分责要清晰,需要理清所发生事物的究竟面目和逻辑关系的结果。监管机构要梳理市场,梳理市场日新月异的结构变化和随之而来的微观增减,要理清自身职责范围,从根本和原理上理清市场特性与自身的对应关系。不然,一个互联网金融,迟迟不能决定是不是属于金融监管,这是要闹哪样?

监管要惩,更要治。必须提高市场规范的效率。市场监管是制度和规划的设计。增加投资渠道和金融创新的同时,需要有配套的管理措施和应急防范。在抓住监管实质、尊重市场本质的基础上,应不断对市场深耕细作。既要保证市场的效率,又要控制市场的风险。不然,一会子激进创新,一会子粗暴叫停,又是要闹哪样?

监管要规制,更要法治。监管与市场机构不能有“暧昧”关系,更不能变成被监管机构的保护者。依法治国,就是需要加快推进市场监管由行政为主向法治为主的转变,需要监管从对机构本身的侧重转变为更加注重对市场和市场中行为的监管,并且加强监管与法治的对接,完善相关立法,调整市场监管权力结构,建立决策和执行严格分开的执法监督机构。不然,监管机构比金融机构还关心它的业绩,真是要闹哪样?

金融监管要改的,是机制。机构只是机制改革的衍生物。

当今世界,金融是市场,也是战场,金融是经济,也是政治。

拿着你那张不知该向谁诉的理财合同,你不要哭,因为你的损失预示着背后有国家更大的损失。

看着金融监管要改革的消息,你也不要笑,因为咧咧蓄势声已在耳边呼啸,风虽满楼,但每个下一步,都需要更大的勇气和智慧。

市场就是千万亿个你我他,治理的挑战何其之大。

金融监管就是市场治理的关键。

因此,金融监管非改不可。非彻底改不可。非找到正确合适的路径来改不可。

因为。你不可能骨骼清奇,如果你不是灵魂高尚。(作者万喆是BB电子集团首席经济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