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2015年11月21日:破解“办事难”的三道坎

来源:BB电子集团 发布时间:2015-11-27 浏览次数:361

opinion.huanqiu.com/1152/2015-11/8020543.html

现在群众办事难基本有三道坎。

第一道坎是机构多,盖章多。表现为手续庞杂,环节繁多,流程冗长。而且由于指向不明,工作人员业务素质不精等问题,经常需要群众来回往复,耗时费力,弄得群众很疲惫。

第二道坎是机构多,没人盖章。主要问题是分责不清。究竟什么“事”要找哪个部门,群众搞不清楚。部门自己也不很明白,互相推诿,都不担责,弄得群众很迷惑。

最可怕的是第三道坎,机构没了,章还要盖。主要问题是不能对接。有些部门合并、撤销、职能改变,但规章制度并未履新,所需“材料”依旧;或上级单位已改规,下级单位却未与之统一;还有地区间改革差异大,不同区域“证明”方式不一致。而办事人员僵化,不是积极提升自身业务水平,不去充分了解新政策或加强业务沟通,而是动辄让群众自己证明制度政策的存在,或让群众去协调政府单位间的衔接,弄得群众很无助。

许多人认为办事难主要原因是基层办事人员素质不高,官僚作风强,解决办法是“简政放权”。但却把重点只放在一个“放”上,即取消各类证明,削弱政府作用。

其实证明不是越多越好,但也不是越少越好。有些证明是对个人或社会整体安全及福利的保障。而政府“办事难”表面上看是因为基层办事人员无责任心,是一种市场失灵,但真正原因是制度不完善,行政管理设计不科学。

解决办事难三道坎,必须深刻理解“简政放权”的三重递进。

第一重是先得有“政”。即建立明确的规则和政策,确定“要不要、能不能办”,让“办事”有依据。设立真正符合社会需要的必办“事项”,避免无端增加社会成本。同时信息化公开化,充分发挥群众监督作用。

第二重是“政”必须“简”。即完善办事的程序,确定“怎么办”,让群众可以简明地按流程“办事”。个人“材料”存在于各级行政部门,其“证明”过程天然有被动性。特别要强调的是,各种行政机关或政策的衔接,都属于程序管理的一部分,是行政部门自身的工作范畴,个人无能力也无责任参与。行政部门应当对于所需办理的“事项”设计出逻辑严密、次序清晰、分责明确的“证明”程序,并进行主动、全流程的管理。个人的任务是按照路线图,搭乘、转乘以达到目的地,而非参与修路。

第三重是“放权”。公权力是维护和增进公益的保障,私人有必要因公共安全和整体福利等需要进行一些权利的让渡,双方对社会发展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有了完善的制度和程序设计,公权力和私权利都应该能够找到自己行为的界限,并严格照此执行,彼此责任分明,相互支持,相互监督,形成良性 “市场化”机制。

经济发展带来更复杂的社会形态,对国家治理能力提出更高要求。治理现代化不是不要政府管理,而是要加强管理,但却应反思管理的方向,重组管理的思路,不但要有为民服务的热忱,还要有科学的治理方法,建立系统的治理制度,方是“治理现代化”的真义。(作者万喆是BB电子集团首席经济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