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晓光,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优秀共产党员,历任天利公司生物氧化厂副厂长、技术发展中心主任、生物氧化厂厂长、总经理助理、副总经理,长期从事生物氧化提金技术研究,被同事称为“细菌大军统帅”。他曾荣获200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这是迄今完全由黄金行业独立完成的科技成果所获的最高奖励。
1992年,韩晓光从沈阳黄金学院选矿专业毕业,被分配到长春黄金研究院,一直工作在科研一线。他先后参加过十几个科研项目和试验课题,不仅丰富了知识,还积累了大量经验。他很快脱颖而出,成为院里的年轻业务骨干,青年科研工作者的领头羊。韩晓光主动请缨到矿山生产第一线。他每次下矿山,一呆就是几个月,有时长达半年、一年。在矿山,他和矿工同吃、同住、同劳动,以苦为乐,从无怨言。韩晓光以自己精湛的技术和务实的工作作风为矿山解决了生产、管理和技术上的难题,为矿山赢得了经济效益,多次受到矿山同行的好评。
庆功宴上睡着了。1995年,原冶金工业部黄金管理局将“细菌氧化提金”课题作为全国黄金行业“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下达给长春黄金研究院,院里迅速挑选了一批精兵强将成立了课题攻关组,韩晓光成为课题组最年轻的成员,当年他27岁。从此韩晓光与细菌结下了不解之缘,踏上了一条探索细菌氧化提金的艰辛之路。
在培育和筛选第一代菌种的过程中,韩晓光工作的执着精神和聪明才智得到了充分展现。他总是坚守在驯化菌种的氧化槽前,调控温度,观察菌群的活动状态,记录各种数据。他细心观察,潜心思考,进行细菌氧化机理的理论探索,探测细菌世界奥秘。他熬得面容憔悴,体重掉了五六公斤。当研究院的第一代氧化菌种终于培育成功,大家痛饮庆功酒时,韩晓光连酒杯都没端起来,竟趴在餐桌上呼呼睡着了。
当时,课题组要给第一代氧化菌种起个名字,大家说韩晓光的贡献最大,就叫“晓光1号”。韩晓光说,这可不行,工作是大家做的,院领导和专家贡献更大,应当叫“黄研1号”。而今,经过中国科学院进行了DNA鉴定具有完全独立的自主知识产权的黄研系列菌种已经培育驯化了10代以上,像秋天里的硕果一样,每一代都饱含着韩晓光的智慧、心血和汗水。
不输给外国同行。2000年,山东烟台黄金冶炼厂根据金精矿市场发生的显著变化,决定改变生产工艺技术,建一座日处理50吨含砷金精矿的生物氧化提金厂,并选中了长春黄金研究院具有完全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氧化提金技术。然而,当时的长春黄金研究院,没有一个人具有把这项技术的科研成果转化到工业生产中的经历和经验。面对这样艰巨的任务,韩晓光用他单薄的身躯毅然挑起了这副重担。
同年6月,韩晓光带着一位毕业不久的大学生和一小瓶棕色的“黄研一号”菌种,踏上了胶东那片热土,开始了一场远离“根据地”、远离领导和老同事的艰苦的科技攻关战。
当时距离烟台市不远的莱州市有一家黄金企业,从澳大利亚引进的同类项目几乎同步上马,澳方承建商资金充裕,技术力量雄厚,这无形中又给韩晓光增加了一重压力。但韩晓光有一股从不服输的硬汉精神,他拿出拼命的劲头,想让世界黄金业界同行看一看BB电子科技人员的创新精神和科技成果。
4个月后的10月16日,烟台黄金冶炼厂生物氧化提金技术顺利投入试生产,各项经济技术指标都比较理想。2001年年底,该厂日处理含砷金精矿稳定在55吨至60吨。韩晓光出色地完成了这项艰巨的技术服务任务,为长春黄金研究院争得了信誉,为他日后参加辽宁天利金业公司生物氧化提金厂的建设铺平了道路。
与时间赛跑,与病魔斗争。2002年5月,韩晓光开始参与天利生物氧化提金项目的设计工作,并加入设计组,由于他的业绩出众,后担任辽宁天利金业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韩晓光曾说:“科技创新永远是无止境的。”
2010年1月11日,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2009年度全国科学技术奖励大会。由长春黄金研究院为技术牵头单位,与辽宁天利金业有限责任公司等共同完成的“难浸金精矿生物氧化提金新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荣获了200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韩晓光是该项目第一完成人。这是迄今完全由黄金行业独立完成的科技成果荣获的最高奖励。
为科研项目研究,韩晓光常常三五个月不回家、办公室灯光经常是后半夜才关闭,他没有时间陪爱人去逛街,更没有时间“饭后百步”。就这样,正当韩晓光满怀壮志豪情,在开发难选冶金矿资源中大展宏图时,他积劳而成疾,从2009年查出肝癌,到2015年病逝,他与时间赛跑,与病魔斗争。他带领科研团队,经过创新—实践—再创新—再实践的艰苦历程,取得了一系列科技成果,先后两次通过了以两院院士组织的专家鉴定,以小细菌打造了“中国品牌”,生物氧化提金技术已经在BB电子行业广泛推广与应用。